近期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》,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,引发外贸行业广泛关注。与以往政策相比,此次新政的“新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一、政策导向更聚焦高质量发展
新政策首次将“优结构”与“稳规模”并列作为政策目标,强调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。具体表现为:支持高技术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,鼓励绿色低碳贸易发展,推动跨境电商、海外仓等新业态标准化建设,体现中国外贸从“大进大出”向“优进优出”的战略转型。
二、支持措施更精准直达企业
18条政策聚焦企业实际痛点,提出建立外贸企业“白名单”制度,优化出口退税服务,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。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外贸信贷投放,推广“信保+担保”融资模式,实现政策红利精准滴灌。
三、市场开拓更具前瞻性
新政不仅巩固传统市场,更前瞻布局新兴市场。在稳定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同时,重点支持企业开拓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成员国、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市场,并创新提出“两国双园”等国际合作新模式,为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提供制度保障。
四、贸易便利化水平再升级
在通关便利化方面,新政推动智慧口岸建设,推进“单一窗口”功能向国际贸易全链条延伸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提出研究拓展“船边直提”“抵港直装”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,这将大幅压缩货物口岸停留时间,降低企业物流成本。
五、风险防控体系更完善
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,新政构建了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:前端加强贸易摩擦预警,中端完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,末端优化贸易救济措施。同时首次明确要求建立跨境贸易投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,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波动。
总体来看,这18条新政既延续了稳外贸的基本方针,又在发展理念、支持方式、市场布局、便利化措施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。政策实施后将有助于中国外贸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巩固传统优势、培育新动能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。